生活

去浪漫的土耳其坐热气球前,不妨读读它的历史

陶林  2018-10-02 21:04:19

无论是黑格尔对东方奴隶制的思索 还是马克思对于“亚细亚式生产方式”的批判 其背后都闪烁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影子

奥斯曼帝国会徽。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奥斯曼帝国会徽。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一直以来,土耳其的历史都被我们郑重其事地忽略,就像是房间里的一头活的猛犸象。

 

  很多人有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奥斯曼帝国起源于唐代以后的突厥西迁。其实,庞大的突厥民族真正迁徙到小亚细亚半岛的只有一个非常小的部落,能够参与战斗的人员不足400人。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部落,在西迁过程中不断与遭遇的民族战斗、联姻、混血。等他们辗转到达安纳托利亚地区时,已经变成了和突厥并不能完全画上等号的崭新民族——奥斯曼人。到了13世纪,他们被如日中天的阿拉伯帝国所利用,接受了伊斯兰教,顺带成为了阿拉伯帝国的精锐骑兵,并巧妙利用阿拉伯塞尔柱王朝的衰弱,反客为主,全盘接管了阿拉伯帝国的衣钵,建立了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奥斯曼帝国。

 

  经过几代野心勃勃帝王的血腥经营,奥斯曼帝国干成了一件中东王朝两千年都没干成的大事:他们在穆罕默德二世苏丹的指挥下,攻占了东罗马-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并将之更名为“伊斯坦布尔”,意思是“去城路上”。

 

  整个古希腊-罗马文明最后的余晖被扑灭。一直到今天,伊斯坦布尔依旧是西方人心中的痛。所以,有现代土耳其国父之称的凯末尔十分聪明地把首都从伊斯坦布尔迁徙到了安卡拉,除了战略安全考虑之外,也是为了照顾西方世界的心结。

 

  奥斯曼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帝国,同时又很像一个东西方二元帝国。定都伊斯坦布尔之后,原本像是部落大酋长的帝王,开始脱离民众,搞起了与东方诸王国、帝国别无二致的宫廷政治,帝号“苏丹”,有中央独大的禁军系统,有庞大的后宫,有阉人,有外戚,有权相,有宠臣,有勋将。帝国确立了一种血腥的皇位继承制度:继位者一旦登基,就立即杀死自己所有的兄弟,从而保证帝国不会发生诸王内乱。

 

  帝国依靠两大支柱维系统治:一是伊斯兰信仰,二是严整的文官系统。帝国依靠军功和对伊斯兰经典的熟悉程度选拔官员。“大维齐尔”就是宰相,君相之间充满了相爱相杀。各种等级的“帕夏”,担任着广袤帝国在各个行省的总督,用一尾帕夏、两尾帕夏、三尾帕夏区分彼此的身份,很像满清政府的几眼顶戴花翎。然而,奥斯曼帝国的等级又不像古老中国那么复杂,它奉行着一种绝对君主专制下的“平等”:皇帝掌握着至高无上的生杀予夺大权,所有人在帝权下都是平等的奴隶,没有绝对的贵族,平民可以一跃当大官,大官一旦被皇帝处死,所有财产都归皇帝所有。

 

  正是依靠这种经典的“东方专制主义”,在建国的头一个300年,奥斯曼帝国成了欧洲的噩梦。历代有抱负的奥斯曼皇帝不断对小国林立、封建割据的欧洲蚕食鲸吞。

 

  西方一直有一种掩耳盗铃的说辞,说西方是因为与东方的贸易受到奥斯曼帝国的“阻碍”而去发现和开拓美洲的。事实上,奥斯曼帝国鼓励通商,收取的过关税是历代中东帝国中最低的。其实,西方人实在是被它打怕了,才迫不及待向西开拓的。西班牙王室从美洲攫取的大量金银并非被挥霍掉的,而更多投入了与奥斯曼海军的战斗之中。

 

  强大的奥斯曼帝国给了欧洲人极大压力,让他们不得不寻求一切可以战胜这个庞大帝国的方式。无论是十字军的屡屡东征、威尼斯人和西班牙人的轮番抵抗,无论是黑格尔对东方奴隶制的思索还是马克思对于“亚细亚式生产方式”的批判,其背后都闪烁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影子。

 

  经历了整整600年,西方人做到了。整个欧洲的现代、半现代国家联手围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彻底瓦解了这个没落帝国。这一过程,同时伴随着奥斯曼帝国自身的腐败与衰弱,一如中国近代史。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 】

  作者: [英]帕特里克·贝尔福

  译者:栾力夫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价:128.00元

  图虫创意 x 正版图片联盟 x 中国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