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爱丽丝漫游仙境》的作者家乡,有股奇幻的中产趣味

张璐诗  2018-11-18 15:17:50

我许愿,自己永不被想象力抛弃

切尔滕纳姆紧邻英格兰人心中的最美乡村科茨沃尔德郡,经常能见到这种维多利亚时期的地道乡间大宅。
切尔滕纳姆紧邻英格兰人心中的最美乡村科茨沃尔德郡,经常能见到这种维多利亚时期的地道乡间大宅。

  “爱丽丝”家乡的奇幻中产趣味

 

  文、图/张璐诗

 

  本文首发于总第877期《中国新闻周刊》

 

  最近到英格兰西南部小城切尔腾纳姆参加当地的文学节,因为是临时起意,小城中心的酒店早已订满,只能住在4公里外的公路旁,每天要坐15分钟巴士进城。比起北京、伦敦这样的大城市,这样的通勤距离和时间可以说很短了,但置身于一个只有10万人口的小城,人们对时空的感知似乎也不同了。

 

  切尔腾纳姆位于格洛斯特郡,邻近英格兰人心目中的最美乡村科茨沃尔德,在十八九世纪时以温泉疗养而闻名。“切尔腾纳姆”这个名字本身,在古英文中既有“山”又有“水”,还有“草地”,闲适感从踏足小城开始就满溢心头。

 

  如果稍微留意一下,你会发现整座小城的白楼风格与伦敦摄政街上的建筑十分统一。这两处建筑都建于1811年至1820年间,门前常见罗马水池与希腊女神雕像。这种摄政时期的古典建筑风格并非植根于英国传统,而是深受法兰西帝国的影响,但今日切尔腾纳姆市中心大部分摄政时期的建筑都被列入了英国文物保护清单,连犹太会堂也包括在内。

 

  我踩着雨后的满地秋叶,走在市中心的林荫大道上,冷风飕飕也掩不住路旁一排陈列着精致骨瓷餐具与高档羊毛衣物的商场散发出的中产阶级趣味。这条大道以当年为维多利亚女王而建的女王酒店为起点,19世纪时英国皇室成员经常坐着马车穿行而过,去温泉疗养中心。

 

  当年切尔腾纳姆身价变高,全都归功于18世纪初矿物泉的发现。一位外来商人亨利·斯基利科恩在此看到了长远的商机,与拥有切尔腾纳姆多套房权的新妇伊丽莎白搬入小城。他获得了不少经常到欧洲旅行的富人资助,这些人交游广阔,见识不凡,很明白一座以“康疗”为噱头的温泉镇肯定能吸引达官贵人的青睐。历史果真是这样写下的:1788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偕同王后、公主们专程来到切尔腾纳姆享用温泉,一夜之间,“到温泉圣地度假”成为了全英国上流社会的最新风尚。 

 

  蒙彼利埃花园逐渐变成了大众娱乐与运动的场地。花园中央建起了乐队舞台、小戏剧场,最受欢迎的运动要数草地网球、射箭与马球。今天的花园早已拆掉了栅栏,对公众免费开放。花园一年四季都充当着切尔腾纳姆不同节庆的主场,其中最重头的是5月的爵士音乐节、6月的科技节、7月的国际音乐节与10月的文学节。

 

  文学节期间,花园里竖起了数顶大帐篷,作为售票处、临时书店、作家讲座场所与临时咖啡厅。露天区域停着几辆复古巴士和小面包车,每辆都是一家移动小吃店,卖新鲜蟹饼、意大利面或者汉堡薯条。文学节那几天碰上刮风天气,园子里的树木、帐篷看着摇摇欲坠,但复古巴士上搭起的露天香槟酒吧上,人们裹紧围巾,端着高脚杯,任外衣、头发吹得凌乱,依然气定神闲,礼节得当。

 

  今年的文学节有一个“东西方相遇”的系列主题活动,我听了其中两场:一场是彼得·弗兰科潘讲他的著作《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另一场是他策展与主持的“全球化中国”论坛。论坛嘉宾有4位,有西方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媒体人,都在不久前出版了与中国相关的著作。坐在满座的帐篷里,聚焦中国的台上却没有一位来自中国的讲者,让人多少感觉有一点奇怪。其中一位是美国历史学家汤姆·穆兰尼,著有《中国打字机》,他从宏观历史角度去看当代时局的观点令人印象深刻。

 

  文学节之余,城里城外我一点没少逛。在切尔腾纳姆近郊查尔顿金斯的库特诺尔街上有幢房子,以《爱丽丝漫游仙境》闻名的作家刘易斯·卡罗尔与该书主人公原型爱丽丝·李道尔当年经常去做客,这幢房子其实是爱丽丝祖父母的,房子里至今还保留着一面镜子。据说当年刘易斯·卡洛尔在这面镜中获得灵感,而写下了《爱丽丝漫游仙境》的姐妹篇、充满时间逆转和对称美学的《爱丽丝镜中奇遇记》。

 

  “爱丽丝奇遇记”或许只是切尔腾纳姆其中一抹奇幻色彩而已。一个傍晚,我在老法庭改成的酒吧里吃过饭后,在林荫大道上散步,天快黑下来了,视野里忽然出现了一座比真人还大的铜雕。走近一点,才看清主角是一头古希腊弥诺陶洛斯公牛,怀抱着一只女性化兔子。雕像有一种粗糙与温柔兼备的气质,令周围环境顿时有了神话色彩。

 

  第二天,听完一场文学节讲座后忽然刮风下雨,顺势走进附近的摄政购物商场里暖一下手脚。不经意抬头,忽然发现了眼前将近14米高的奇异钟表装置:一口方形木制时钟之上盘踞着一条青蛇,钟面上的老鼠一家子看上去就像不停在逃避青蛇的捉捕;装置的最上面坐着一只白色的鸭子,下面有金属细丝不停旋转,让人错觉这只鸭子似乎一直在下着金蛋。这是英国设计师奇特·威廉斯1985年的作品,2017年经历维修后重新示人,时钟下面一条木制大鱼重新在每个整点吐出泡泡。据说,碰到泡泡时许愿,就会梦想成真。这座装置的名字“许愿鱼之钟”就是这样来的。

 

  站在许愿鱼下面,我着迷于这座装置背后的奇思妙想。好吧,我许愿,愿自己永不被想象力抛弃。


责任编辑:郭惠芬